習近平強調三個“一以貫之”
2018年1月5日,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著眼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要求“做到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一以貫之,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zhàn)要一以貫之”。
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xù),必須一以貫之進行下去。
——2018年1月5日,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
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干興邦,始終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指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全黨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確保黨和國家事業(yè)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
——2017年7月26日至27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十九大”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
歷史和現(xiàn)實都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這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
——2013年1月5日,習近平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
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012年11月17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一以貫之
要把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我們黨必須勇于進行自我革命,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在統(tǒng)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yè)、偉大夢想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2018年1月5日,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
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是引領偉大斗爭、偉大事業(yè)、最終實現(xiàn)偉大夢想的根本保證。
——2018年1月11日,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
實現(xiàn)偉大夢想,必須建設偉大工程。這個偉大工程就是我們黨正在深入推進的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歷史已經(jīng)并將繼續(xù)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民族復興必然是空想。我們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指出
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全黨同志一定要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拿出恒心和韌勁,繼續(xù)在常和長、嚴和實、深和細上下功夫,管出習慣、抓出成效。
——2017年10月25日,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上的講話
要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堅持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使我們黨更好擔負起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2013年6月25日,習近平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發(fā)表講話
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zhàn)要一以貫之
當前,我國正處于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發(fā)展形勢總的是好的,但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絕不能犯戰(zhàn)略性、顛覆性錯誤。
——2018年1月5日,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
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尤其要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時刻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知危圖安,盡職盡責、勇于擔責,著力破解突出矛盾和問題,有效防范化解各種風險。
——2017年12月25日至26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召開的民主生活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
擔當這份重任,我們既充滿信心,又如履薄冰。……如履薄冰,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繼續(xù)艱辛探索,是因為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zhàn)需要不斷披荊斬棘,是因為抵御各種腐朽思想侵蝕需要勇于自我革命。
——2017年10月25日,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上的講話
歷史使命越光榮,奮斗目標越宏偉,執(zhí)政環(huán)境越復雜,我們就越要增強憂患意識,越要從嚴治黨,做到“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使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2014年10月8日,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
我們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就是憂黨、憂國、憂民意識,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要深刻認識黨面臨的執(zhí)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jīng)濟考驗、外部環(huán)境考驗的長期性和復雜性,深刻認識黨面臨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的尖銳性和嚴峻性,深刻認識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
——2014年6月30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找找“四風”中的“我”
(2018-02-01 習 驊 摘自人民日報評論)
1922年,蘇聯(lián)詩人馬雅可夫斯基有感于官僚之風漸長,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諷刺詩《開會迷》。詩中說他去各機關辦事,總是遇到開會,人家總讓他下次再來,有的會議居然研究“買一小瓶墨水”。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做派諷刺得淋漓盡致。
多少年來,盡管人們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深惡痛絕,但二者卻如“臭豆腐”,在一些人那里聞起來臭,吃起來香。前不久,針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種種新表現(xiàn),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各地區(qū)各部門如何擺擺表現(xiàn),找找差距?各級領導干部如何帶頭轉變作風,以上率下?關鍵就是把“我”擺進去,問問“我”盡到責任沒有。下級有下級的問題,上級有上級的責任,誰的孩子誰抱走,誰的問題誰解決。
上級不能以旁觀者和受害人自居。對于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這些東西,人們習慣于指向第三人稱,似乎所有問題都是“他”的,“我”永遠是可憐的受害者。問題是,對于別人來說,“我”就是“他”,“他”就是“我”。有的領導機關、領導干部諱疾忌醫(yī),拿手電筒只照他人不照自己,是典型的以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以官僚主義反對官僚主義,根本不是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
形式主義與官僚主義是一對孿生兄弟,形式主義背后總晃動著官僚主義的影子。比如,把精準扶貧變成“精準填表”固然可惡,但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根源是什么?開會打瞌睡自然不對,但是不是也存在反反復復開會、討論,反反復復念文件、造文件,反反復復空喊口號、表決心?搖頭自嘲調研“被下面騙了”,但那些形式化的東西有多難識別呢,你怎么就那么容易上當呢?歸根到底,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最省力氣、最易糊弄事、最好應付事,某些“我”天生喜歡,甚至彼此心照不宣,默契配合走過場。
下級不能認為與己無關或無能為力。人們都說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老鼠過街人人喊打,實際上當面喊打的少,背后嘀咕的多,許多“成熟”的人甚至是“吾知之吾不言”。因為敢公開抵制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做派的,往往會被視為另類、受到孤立,還可能被看作政治上“不成熟”。黨員權利放棄了,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丟掉了,正常的黨內監(jiān)督失靈了,作風問題就變成了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蟲,甚至可能死而復生。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知不對,少說為佳;明哲保身,但求無過”,這是毛澤東同志描述的自由主義重要癥狀。自由主義的政治氛圍是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的最佳生長環(huán)境,改變必須從我開始。
在上甘嶺戰(zhàn)役打得最慘烈的時候,秦基偉將軍一次與困守上甘嶺坑道的部隊通話時,為鼓舞士氣,剛說了句:轉告坑道里的同志們,軍黨委和軍首長都很惦記前面的同志……就被電話兵打斷了:首長別啰嗦了,揀要緊的說,先下命令吧。多年以后,秦基偉仍然感慨,說戰(zhàn)士做得對!那時敵人炮火紛飛,為接通電話不知犧牲了多少電話兵,只能搶一句算一句。
捫心自問,如果“我”是秦基偉或者那個電話兵,會怎么做呢?
善于總結是一種智慧
(2018-01-29 何冠軍 摘自人民日報評論)
總結是一種智慧,也是一門學問。歷覽前賢俊杰,凡事業(yè)有成者,往往都善于總結。
秦國蜀郡太守李冰潛心鉆研水文,設計建造了“獨奇千古”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總結出“深淘灘,低作堰”的治水六字訣、“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真言,澤被后世。楚霸王項羽自矜其功,直到四面楚歌時仍執(zhí)迷不悟,發(fā)出“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喟嘆;而漢高祖劉邦清醒自知,將“所以取天下”的原因歸結為“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厮輾v史,一個人總結能力的高下,映照著認識水平、為人境界,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人生走向與事業(yè)成敗。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善于總結經(jīng)驗。正如毛澤東同志在1965年與程思遠談話時所言,“我是靠總結經(jīng)驗吃飯的”。事實證明,從革命年代、建設時期到改革歲月,打完一場仗、建完一項工程、推進一項改革,我們黨都會及時總結反思,認真發(fā)揚優(yōu)點、糾正失誤。正是在不斷地總結歸納中,我們走出了一條符合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筑牢了事業(yè)發(fā)展的堅實基礎。
然而,現(xiàn)實中不少看似有模有樣的總結,卻背離了初衷。有人把總結等同于寫材料,任由“秀才”坐而論道、憑空出理,只求辭藻華麗、句式整齊,不管是否源自實踐,是否對工作有益;有人視總結為論功行賞的機遇,把尚在構思的藍圖包裝成已經(jīng)完成的工作,為明顯存在的問題羅織借口,結果吹大了政績泡沫,遮蔽了潛在矛盾;有人把總結寫成流水賬,抄抄文件、堆堆數(shù)字、列列表格,既囫圇吞棗應付自己,也草草了事敷衍上級。凡此種種,均徒有總結之表、無總結之實,落入了形式主義的窠臼。
如果對總結來個“總結”,敢于直面問題是其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心理學認為,人在意識到自己身上存在問題時,會本能地選擇逃避或推卸,以拒絕痛苦情感的折磨。然而,哲人有言:不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為問題。一個人在舒適區(qū)待久了,就如同“溫水煮青蛙”,長此以往,只會踟躕不前、能力退化。勇敢面對難題、善于剖析自我、學會總結得失,才能增長心智、提升認知,更好地適應當下和未來。
法國作家福樓拜談及寫作體會時說:無論你所要講的是什么,真正能夠表現(xiàn)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適用的動詞和形容詞也只有一個,你必須把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動詞、唯一的形容詞找出來。如果我們缺少勇于剖析的心理素質,喪失探尋本質的研究精神,就容易制造言不由衷、詞不達意的“花架子”,總結的效果必然會大打折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總結是客觀的觀察,也是高度的概括、智慧的結晶,必須保證“含金量”。
王安石創(chuàng)作“春風又綠江南岸”時,一個“綠”字,就經(jīng)歷了十多個字的反復揣摩。安于做思想懶漢,慣于照貓畫虎,難以成就高質量的總結。保持清醒、善于鉆研、提高認識,才能知興替、明得失,用理性之光照亮前行之路。